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铡美案 明月煌煌照铁面 也照见千古人心
来源:西部法治在线 司马君 发布时间:2025-09-11 18:40:28 加载中...

身为秦腔痴迷者,友人递来戏票《铡美案》让我心头一热 —— 儿时听包公断案的唱段起,那铁面无私的身影便在我心底扎了根,今日终能再赴剧场与正义约会。



剧场内座无虚席,男女老少屏息凝神。锣鼓点从戏台深处骤然炸响,似惊雷从千年时光越过八百里秦川——《铡美案》的大幕在满场肃穆中缓缓拉开。


台上光影流转,秦香莲牵着一双儿女,衣衫单薄,满面风尘,一步步走出了千里寻夫的艰辛。那身粗布衣裳,沾着沿途的尘土,衬得母子三人的身影格外孤苦。


闯宫认夫时,她眼中的期盼被陈世美的冷漠击碎,她的倔强里藏着无尽的委屈,直到韩琦持剑闯入破庙,寒光逼向母子三人。当真相如利刃般剖开陈世美的绝情,那忠义的家将韩琦仰天长叹,仗剑自刎,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叹息。



就在秦香莲拉着孩子、望着血泊中的韩琦走投无路时,蓦然间锣鼓声歇,弦乐转沉。一道黑影踏着 “云步” 从台侧缓步登场:面如玄铁,目似朗星,额间那弯莹白月牙格外醒目 —— 开封府尹包拯,终于来了。


老辈人说,包大人的黑面是 “日断阳、夜断阴” 熬就的。白日里坐堂问案,为黎民昭雪沉冤;夜幕下魂入阴司,替亡魂讨还公道。终年无歇的奔波与操劳,才染得这一身如墨的正气。


听毕秦香莲声泪俱下的哭诉,包公眉头紧锁,当即拍板亲审此案。他不推诿、不避权,更不惧那背后的皇家势力,设下巧计便将陈世美请至公堂。



面对铁证,陈世美仍仗着驸马身份百般抵赖。包公一声令下,衙役卸去他的官袍玉带,那层虚伪的荣华被撕碎,他才瘫软在地,不得不跪伏堂前。


谁曾想,他也曾是寒窗下的苦读人?十年寒窗,九载油熬,案头的诗书翻烂了一册又一册,写文章的笔秃了一支又一支,才换得 “金榜题名” 的荣光。


可他忘了初心,转头便抛弃了糟糠之妻与膝下一双儿女,为攀附皇权不惜买凶杀人。如今面色灰白,冷汗顺着鬓角下淌,他深知:自作孽、不可活。


正当包公要落笔判词,堂外忽起喧哗,“太后驾到 ——” 的唱喏声刺破寂静。



凤辇鸾驾迤逦而来,金瓜钺斧的光亮耀得人睁不开眼,宫娥捧着羽扇分列两侧,侍卫按剑而立,瞬间将这肃杀的公堂衬得如琼楼玉宇。


太后斜倚在铺着锦缎的座椅上,不怒自威,眉眼间带着不容置喙的傲慢:“包卿家,陈世美乃当朝驸马,关乎皇家体面,岂容你擅自处置?”


包公挺直腰向前,毫无惧色,躬身行礼:“太后明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若因驸马身份便枉顾律法,他日何以安抚天下百姓之心?”


皇公主立在凤辇旁,面罩寒霜。她何尝不知陈世美罪该万死?可驸马若被问斩,她这公主将守寡终生,这深宫之中的孤独,有时竟比人命还重。


此时,秦香莲再次牵着孩子上前,跪在冰冷的地上,脊背却没有丝毫弯曲。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眼神却异常坚定,透着一股 “不为强权” 的凛然。



两个孩子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露出一双双湿漉漉的眼睛,既怕堂上的黑面官人,更怕那个曾要置他们于死地的 “父亲”。


戏到此处,满场的空气都似凝固了。一边是凤冠霞帔、珠光宝气的皇家亲眷,要维护 “皇家体面” 的虚浮;一边是布衣荆钗、满脸风霜的民间妇孺,要讨还 “人间公道” 的实在。


这哪里是两个人的对峙?分明是千年礼法与底层人心的碰撞,是权贵特权与世间公理的交锋,是在上演一出无声的善恶对决。


包公立在公堂中央,如砥柱中流般沉稳。他的黑面依旧肃穆,额间的月牙却愈发清亮,那光不仅要照见秦香莲的冤屈,更要照破皇权笼罩的迷雾。


他的声音不卑不亢:“太后,若今日为皇家体面而枉法,他日律法便失了威严,百姓便没了依靠,国将不国。臣宁可今日得罪凤驾,也不敢有负天下苍生。”



“放肆!” 太后猛地一拍案几,“包拯!你莫非真要为一个村妇,与整个皇家为敌?”


包公没有看太后,目光越过那顶华丽的凤冠,望向满场观众。那些眼神里,有期待,有焦虑,有愤怒,还有对 “公道” 最朴素的渴望。


他的声音忽然沉了下来,带着千钧之力:“太后请看堂下这妇人 —— 她为供丈夫读书,卖尽了陪嫁的首饰;为养活一双儿女,日夜操劳,熬白了头发。


她今日来此,不要金银,只求一个‘理’字,陈驸马还要杀他母子。皇家体面固然重要,可若这体面要用无辜者的血泪和生命来换,臣宁可摘了这乌纱帽,也定要还她一个公道!”


满堂寂静。皇公主怔怔地看着秦香莲,忽然看清了她眼底的决绝 —— 那是一个母亲被逼到绝境后,为孩子、为自己争来的最后尊严。



皇太后也沉默了,她目光变得悠远,仿佛透过眼前的喧嚣,看到了深宫中那些无人知晓的阴谋险恶,看到了寻常百姓家 “柴米油盐” 的踏实。


“民妇只求一个理。” 秦香莲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若皇家连这理都不给,民妇便撞死在这公堂之上,让天下人看看,这王法到底是不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两个孩子似懂非懂,却更紧地抱住了母亲,小小的身子微微发抖。


“开铡 ——!”随着包公一声断喝,那柄象征正义的铡刀轰然落下。



陈世美瘫在地上,面如死灰。直到最后一刻,他才猛然惊醒:那些被自己弃如敝履的亲情、道义,恰恰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


他的目光扫过秦香莲母子,扫过包公额间的月牙,最后定格在虚空之中 —— 那里或许有他少年时 “金榜题名、造福乡邻” 的初心,有他与秦香莲 “举案齐眉” 的誓言,更有他迈出那步错棋时的一念之差。


戏终了,我出了剧院。月光从云端探出头来,如水银般倾泻在大地上。那轮明月,多像包公额间的月牙啊,跨越千年,依旧明察秋毫,照彻人心。


今人看《铡美案》,总说包公铁面无私,却不知那铁面之下,是一颗滚烫的 “为民” 之心;那铡刀之上,是一份沉甸甸的 “守正” 之责。


千百年来,戏台下的看客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天空上的那轮明月从未黯淡 —— 它是包公的月牙,代表“法治” 二字,是人间的公道,是穿透黑暗的光。



包公的月牙,穿越了宋元明清的时光,跨过了八百里秦川的沟壑。就像秦腔的锣鼓,永远回荡在黄土高原,也回荡在每个期盼 “公道” 的人心中。


编后语:

《铡美案》这出戏,铺展的是一幅关于公道与权贵、人性与法理的千古长卷。我们始终在那轮明月的映照下 —— 既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既是看戏人,亦是戏中人。


2018年3月13日写于西安 2025年9月10日修改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司马君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