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健康
记者手记:“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筑起健康防线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9-14 13:44:50 加载中...

        新华社记者李恒、朱筱

  “以前觉得公共卫生就是量量血压、发发药,没想到连运动吃饭都管!”62岁的任师傅谈起如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语气里满是惊喜。

  2021年确诊糖尿病后,任师傅一直规律服药。去年10月,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推荐下,他又加入了慢病筛防中心的运动干预管理。

  考虑到任师傅膝盖不适,运动处方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运动套餐”:每周三次有氧加抗阻训练,搭配专业饮食指导,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不到一年,任师傅的体重、血糖、血脂都稳稳“达标”。

  “锻炼方便又安全,花钱还少,特别省心。”如今,他每周雷打不动地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卡”锻炼。

  任师傅的经历,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正努力用更精细、更主动的健康管理方式,守护着百姓日常健康。

  同样感受到这份“省心”的,还有72岁的刘奶奶。作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熟人”,她与老伴在这里签约慢病管理已有10年。

  今年7月,刘奶奶突然头晕得厉害,赶紧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医生。急诊中心主任医师朱黎华根据她的既往病史,判断她可能是急性脑梗,立刻联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助快速转诊。因救治及时,刘奶奶住院没几天就顺利出院。

  “过去我们是等人看病,现在是要‘防’在前面。”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凤告诉记者,2024年起,他们启动了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核心就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把健康管理的关口往前移。疾病管理范围也从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逐步扩展到慢阻肺病、房颤、骨质疏松乃至多种早癌筛查项目,逐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已提高至99元,新增经费重点向“一老一小”和慢性病患者倾斜,服务项目则覆盖全国14亿多人。

  在江苏,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人均不低于108元,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健康教育、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多项重点服务。

  从任师傅的运动处方到刘奶奶的顺畅转诊,从社区慢病筛防中心的建立到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的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每一次“更新”,都在把健康的关口往前移一小步,让“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更深融入百姓日常。

  这张实实在在守护着亿万群众的健康“防护网”,正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