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美食健康
柏本健教授话健康之: 心脏的“阀门”坏了——心脏瓣膜病
来源:西部法治在线 发布时间:2020-05-13 11:27:53 111

心脏瓣膜疾病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脏疾患,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人群死亡原因中已占首位,而心脏瓣膜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心脏瓣膜病不但危害生命安全、影响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需要全社会人群不断重视和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要了解心脏瓣膜疾病,先从心脏的结构谈起。

人的心脏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一共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有了以上的基础认识,再给大家科普心脏瓣膜病的定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心脏瓣膜病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心脏重要的“阀门”

在人体内,心脏充当着血泵的作用。如果把心脏比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泵”。那么瓣膜就相当于这个“水泵”的“阀门”。正常情况下,当“阀门”(瓣膜)开放时,“水”(血)会毫无阻碍地通过;当“阀门”(瓣膜)关闭时,则使得已经流过的“水”(血)无法倒流回去。

 

 

也就是说正常状态下,心脏瓣膜开放时可通过足够的血流量,关闭时血液也不会返流。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使得心脏瓣膜在开放时血流受阻,即为心脏瓣膜狭窄;在关闭时血液返流,即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心脏瓣膜病有什么表现?

心脏瓣膜病常常呈现长期缓慢进展的过程,在瓣膜病变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才被关注到。此时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即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

 

 

得了心脏瓣膜病,该怎么办?

无论是瓣膜狭窄还是瓣膜关闭不全,均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和有效的血流不足。长此以往,心脏不能承担过重的任务,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因此,一旦发现心脏瓣膜病则需要积极诊治。

内科治疗:主要是治疗心功能不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等。

外科手术治疗:对症状显著、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免增加手术危险、影响手术远期效果。外科手术包括心脏瓣膜修复和心脏瓣膜替换两种方法。

 

 

瓣膜修复(成形)手术是外科医生通过外科手术来清除或重塑瓣膜组织,修复瓣膜的缺损,或者分离粘连的瓣叶。通俗的说就是把坏的“阀门”缝缝补补修理一下接着用,“阀门”还是自己的“阀门”。

 

 

瓣膜修复手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因为保留了自身的瓣膜及附属结构,在修复瓣膜的同时,节省了医疗费用。此外,瓣膜修复的另一好处是手术后不用终生抗凝,不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比起瓣膜替换,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瓣膜置换手术是使用生物瓣或机械瓣替换因病变严重而无法修补的瓣膜。通俗的说就是把原来的“阀门”卸掉,重新换一个人造的“阀门”。目前常用的人工瓣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瓣,一种是生物瓣。

现任陕中二附院心胸外科主任柏本健主张和倡导:“预防大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心脏瓣膜病,起病较为隐匿,危害极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瓣膜将进一步受损,长此以往会引起急性肺水肿、房颤、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心力衰竭而亡。所以患有心脏瓣膜病一定要及早治疗。

 

 

专家介绍:

柏本健,现任陕中二附院心胸外科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一至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委员会和心脏瓣膜委员会委员。2005年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医师奖”、第十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突出贡献奖”、陕西省“科技兴陕”有突出贡献人物、陕西省“医德标兵”、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咸阳市科技进步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从事心胸外科工作30年,完成心胸外科手术4500余例,多项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食道癌、肺癌根治术等。特别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方面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