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推荐阅读
缅怀乔老 艺道楷模
来源:西部法治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21 23:02:26 111

1000.jpg

著名文学艺术家乔羽老师

      我国著名文学艺术家乔羽老师驾鹤西去,让天地哀痛!老人家一生心为民操,词为民写,歌为民唱!艺涯之道的奉献,让人永生难忘:回首人生,恩师乔老在世时,人在京都,心怀九洲。生前非常关心陕西戏剧事业,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商洛剧团创作大型扶贫帮困的现代花鼓戏《六斤县长》,被时任国务院付总经理习仲勋调演于中南海怀仁堂后,赞誉:在扶贫帮困问题上,艺术家作了政治家的事。当时在京的中直艺术院团负责人中,唯有中国歌剧舞剧院乔羽院长看戏之后,首家以“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决定用歌剧艺术移植花鼓戏《六斤县长》,并将该院的精英二十多位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派到陕南山区商洛剧团学习,他亲手抓成一台现代歌剧《六斤县长》,在京演出后广受极轟动,引起首都各界对改革中脱贫致富的关注!其影响之大体现了乔院长的情怀和慧眼,发挥了洋为中用的艺术价值!当时两位大家:国务院付总经理习老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乔老,心同志合,以权扶艺,艺循正道,在那特定历史时期,作出永铭史册的记忆。

       怀念乔老,更难忘他对“古为今用”的重视!当轟动中外的秦兵马俑现世后,天赐灵机,地处山区商洛剧团首家创演大型古典剧《秦俑魂》。新华社驻陕西分社卜昭文撰稿内参,被时任中宣部长贺敬之高度重视,委托乔羽院长率专家组门甬.陈紫,于夫.吕远,惠延红,赴商洛山区观看商洛剧团首创的大型花鼓剧《秦俑魂》,乔老在肯定该剧的同时,恳切地说:我建议秦俑戏用秦腔演更有特点!时任地委书记白玉杰表态说:砸锅卖铁也要排出秦腔《秦俑魂》。商洛剧团很快用秦腔排出后,在西安东风剧院首演。当我用电话向乔老汇板时,乔老表示祝贺!时隔不久,在贺部长i的关怀下,由乔院长主持创作大型歌剧《秦俑魂》,并由赴商看戏的几传艺术家组成创作组:乔老将我调京参加创作,我在乔老教导的一年多当中,他老人家向待亲人一样,从做人写戏等方面对我谆谆教诲。如他告诉我:小冀呀!写歌词当中,面对“韵”和“意”两者的态度时!切记:不可为“韵”而损“意”。

05.jpg

       作者与王毅外长在日本

       乔老指点铭记在心,多年后驻日大使王毅策划支持: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日本东京乐团联合创演中国原创歌剧《楊贵妃》,当首演时,乔老亲来天乔剧场观看后很高兴,鼓动我在歌剧创作上再出新作。回有往事,没有乔老的教导,就不会使这台歌剧由天津歌剧舞剧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在京“世纪剧场”为北京奥运会献演!乔老为此勉励我再接再励。

       更让我缅怀的是已故郑州铁路局作家李老师,因他年轻时随周总理亲临黄河两岸,领导指挥人民战胜五八年大洪灾时,周总理嘱咐:你将人民战胜洪灾的英雄事绩写成电影电视话剧歌剧。李老师用毕生精力完成了电影,话剧《黄河纤夫》。为写一部民族歌剧,李老师赴京向乔老汇报后,九零年七月三日李老帅来西安见我说:乔院长讲要完成这部大型民族歌剧《黄河纤夫》,让我来西安易俗社找你,乔老希望咱们合作完成周总理的遗愿。于是我随李老师到周总经理当年领导抗洪的黄河两岸拉纤的地方体验!我俩终于写出大型现代秦歌剧“黄河纠夫”后改为“黄河魂”。当参加市文化局剧本讨论时,因种种原因被搁浅。乔老闻讯后,打长途电话鼓励我俩:“不要气馁,继续修改”。到上世纪纪念易俗社成立九十周年专场演出中,我将秦歌剧“总理拉纤”一场用秦歌剧排演中,台下观众掌声不绝。当李老师电话向乔老汇报后,老人家很兴奋,转达他为易俗社首演“秦歌剧”而祝贺!

      乔老恩德,终生难忘,福记祈福恩师啊!一路走好!在天之灵,赐福众生!

 

                                                                                                     二0二二年六月二十日于宝鸡

      

06.jpg

       冀福记:著名剧作家,戏剧表演艺术家。1942年11月生于商州。中华梨园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剧协理事,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演出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曾在独角戏《带头人》、电影《一文钱》、《六斤县长》、《男婚女嫁》、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等片中扮演角色。组织创作演出了现代剧《青山谣》,《桐岭赛歌》、《六斤县长》;古典剧《屠夫状元》、《秦俑魂》。电视秦腔《镇台念书》、《醉打山门》、《拜台》。曾被选为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和中央台“戏剧水浒”、“戏剧三国”的演播;与人合作编演了大型古典剧《李陵碑》、创作导演了大型秦腔现代剧《郭秀明》。曾发表“艺术管理与秦腔振兴”,“浅论艺术管理”,“新时期艺术改革初探”等论文,主编“易俗社新剧目续编”等专著。在我国现存唯一近百年的西安易俗社任职十八年,对其艺术环境和艺术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事迹已收入《陕西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记》等专著。

      编辑:刘建志


责任编辑:刘建志
视频聚焦